乐视员工信用卡额度被降至1元信用卡消费者远非“上帝”
融360信用卡分析师认为,银行依据自身的风控管理标准,对本行信用卡持卡人进行降额处理,看似合法合理,然而事实上,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来看,银行的这一行为缺乏一定的法理支持。 7月25日,有微博网友爆料,自己的建行信用卡被银行无故降额至1元。经与银行沟通后得知,原因竟是其乐视员工;的身份。事实上,该位网友早就从乐视公司离职了。消费爆出后,又有多名网友反馈,称建行因其乐视员工的身份对其信用卡进行了降额处理。对此,建行给出的理由是几位持卡人涉及经济案件;。 这一事件引起多家媒体报道,并很快在网上发酵,建行也被推上风口浪尖。融360信用卡分析师认为,银行依据自身的风控管理标准,对本行信用卡持卡人进行降额处理,看似合法合理,然而事实上,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来看,银行的这一行为简单粗暴,且缺乏一定的法理支持,是存在诸多争议的。从中也可窥见,信用卡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弱势地位;与消费信贷发达的美国相比,我国信用卡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行规还亟待完善。 银行擅启资信甄别 消费者隐私权;保护不够 在乐视员工信用卡被降额的案例中,建行称根据乐视公司出现的经营情况变化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依据信用卡章程等有关规定,对部分相关客户启动了资信甄别和临时的额度调控措施;。 这里首先涉及到一个消费者隐私权;的概念。银行是否有权利对客户启动资信甄别,即是否有权查询客户的个人征信报告及个人消费交易资料等信息呢?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办理下列业务,可以向个人信用数据库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一) 审核个人贷款申请的; (二) 审核个人贷记卡、准贷记卡申请的; (三) 审核个人作为担保人的; (四) 对已发放的个人信贷进行贷后风险管理的; (五) 受理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贷款申请或其作为担保人,需要查询其法定代表人及出资人信用状况的。 除了第四条对已发放的个人信贷进行贷后风险管理;外,商业银行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时应当取得被查询人的书面授权。也就是说,银行贷后管理可在不获得消费者书面授权的前提下进行,其实这一规定也一直为消费者所诟病。不少消费者在办理贷款或信用卡之后,个人征信报告会不定期被银行查阅,而每次查阅都会在征信报告中留下一笔。 尽管《办法》规定了银行有权利这样做,但从消费者权益保护角度来看,这一规定是否侵犯消费者隐私权是存疑的。在实际中,多次的贷后管理征信查询记录,对消费者再申请贷款或信用卡也是有一定负面影响的。 另外,目前无相关法律法规,对商业银行在什么条件下可调阅消费者的个人消费记录进行相应约定。 而从美国的司法实践来看,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调阅消费者个人征信信息时,是一定要获得消费者书面授权的。法律允许银行保留个人客户信用消费记录并予以评价,专职信用调查机构可以收集归纳这些个人消费交易资料供有关银行查询,但相关银行只有在客户向其申请并取得客户授权后方可调阅,否则就是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 区别对待消费者 平等获得信贷权;无保障 银行仅因为乐视员工身份就对部分持卡人启动了资信甄别和临时的额度调控措施;,对消费者区别对待,实际上侵害了消费者平等获得信贷权;的权利。而国内目前并没有相应的法律行规来保障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对消费者进行授信时给予公平对待。 在这一方面,美国有专门的法律,即《平等信用机会法》,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机会法》中规定金融机构要对消费者进行平等对待,在进行授信时不得将与消费者信用状况和财产状况无关的其他因素考虑在内,比如性别、种族等因素。当然,更不能以消费者所在公司的情况作为区别对待的理由。 消费者尚非上帝; 国内法律行规需要完善 乐视员工被降额的案例中,建行给出的回复称,其行为依据了建行的《信用卡章程》。 融360信用卡分析师查阅了建行的《信用卡章程》,第三十二条中确实写明了:本行有权根据持卡单位或持卡人的资信变动情况、用卡情况或其他因素,对单位卡持卡单位的总信用额度或个人卡持卡人的信用额度或卡片等级进行调整。; 这看似是有章可寻的,但发卡银行颁布的《章程》或者《信用卡领用合同》等,其规定虽然可以作为法院处理持卡人与发卡银行法律纠纷的直接依据,但因其属于发卡银行制定和提供的格式合同,必然会从保护银行自身利益的角度作出规范,而持卡人没有选择和修改的权利,所以难以保护持卡人的正当权益。 实际上,目前在法律层面,国内还没有一部专门法律对信用卡消费者权利保护加以规定。现有的几个法律文件(如《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等)仍停留在部门规章的层面,一方面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约束力不够;另一方面,在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也缺乏具体和翔实的规定。 信用卡消费者远非上帝;,权益保护之路任重道远。 融360信用卡分析师认为,普惠金融快速发展的大前提下,信用卡消费者的数量逐年增加,信用卡普及率也越来越高。一方面,相应的信用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需要快速完善起来,以更好地推动行业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信用卡消费者,持卡人也需要增强自身对于信用卡及其他金融工具的认识与了解,在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实现充分利用金融工具的目的。 |